当前位置: 螺丝 >> 螺丝前景 >> 歼20采用软管加油方式,3处弊端显而易见
近日,一张歼-20与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测试的照片在网络上公开,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歼-20采用的是软管加油方式,并且为歼20进行加油的并不是轰油-6或者伊尔-78加油机,而是由运-20改装而来的空中加油机,这标志着运-20加油机已经开始测试,离服役为时不远了。
虽然空军目前已经装备了轰油-6与伊尔-78加油机,但是轰油-6受制于先天设计限制,只能为战机提供18吨的燃油补充,为歼-10、歼-8这些战机提供空中加油保障勉强足够,为歼-16、歼-20这些重型双发战机提供空中加油保障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歼-16与歼-20的载油量在10吨以上,1架轰油-6只能勉强保证两架歼20的空中加油需求。伊尔-78加油机虽然能够提供60多吨燃油,但是伊尔-78加油机的数量不足,并且很难继续进口,难以保证数百架重型战机的空中加油需求。
运-20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运-20的载货能力在60吨以上,改装成加油机后的载油量明显高于轰油-6。并且运-20的产能比较充足,在加装”模块化机身加油单元(FRU)“后,可以自由在运输机与加油机的角色间互换,简化了后勤并提高了装备的使用效率。
目前空中加油方式分为软管加油与硬管加油,美国空军的战机大多采用硬管加油方式,硬管加油需要在加油机尾部安装一个可伸缩的加油桁杆和操作控制舱,战机飞到加油桁杆的下方,由操作员操控加油桁杆与战机的受油口锁定对接。硬管加油的优点是加油速度快、对飞行员技术要求低,但是需要对加油机进行专门的设计,很难直接使用现成的运输机改装。
歼-20采用管软加油,这种加油方式存在3处显而易见的弊端,第一个弊端就是软管加油需要战机加装专门的受油管,比如歼-10、阵风在机首设计了固定式受油管,这种受油管在机身外面会影响飞机的机动性能,而歼-20出于隐身目的考虑,在机身右侧设计了可伸缩的内埋式受油管,但是这种设计会挤占本就不充裕的机体空间,需要对其它设备进行一定的取舍。
第二处弊端就是软管加油需要保证飞行员能够目视加油口的对接过程,因此受油管必须设计在机身前部,对于歼-20这种隐身战机来说,在驾驶舱的附近位置设计受油管等于多出一个额外的舱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隐身性能,而采用硬管加油方式的战机,只需要在机身背部增加一个受油口就可以了,不影响战机的正面隐身性能。第三处弊端就是软管加油对战机飞行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有时候飞行员经过长时间飞行后,精神疲惫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失误。
虽然软管加油方式拥有以上的弊端,但是由于对加油机技术要求低、能够同时为多架战机加油,因此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软管加油方式,歼-20虽然目前不学美军的硬管加油方式,但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硬管加油技术的运-20可能会出现。
四代重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