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

螺蛳将成为保护动物,吃嗦螺会成为犯罪行为

发布时间:2023/7/23 22:53:02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1254.html

炎热夏天的夜宵摊上,点上一打冰啤酒,再来一大盆炒嗦螺,大家喝着冰爽的啤酒,嗦着汤汁鲜辣的螺蛳,围坐在一起吹牛胡侃,就会觉得美好生活不过如此。

然而,一条消息让喜欢吃嗦螺的网友们惶恐不安:螺丝将会成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种花家”的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分一级和二级。

网上流传这样一张图片:

图片中显示了新增拟受保护的两种“螺蛳”:东北田螺和螺蛳。

日前,“种花家”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而东北田螺和螺蛳拟增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水生)。

东北田螺生活在黑龙江、吉林。田螺属是田螺科最古老的一个属,“种花家”只有少量分布。

至于螺蛳,大家就耳熟能详了,比如有名的螺蛳粉,炒嗦螺等等。

当然,大家对螺蛳粉可能有些误解。螺蛳粉里并没有螺蛳肉。螺蛳粉的汤底是用香料爆炒过的螺蛳跟猪骨头熬煮的,所以才叫螺蛳粉。

但严格说,螺蛳粉确实跟螺蛳亳无关系。

田螺科螺蛳属(学名Margarya)即“螺蛳”,只在云南高原湖泊中生存。由于湖泊富营养化情况加重的影响,六个现生种,全成了濒危动物。

真正的螺蛳是螺蛳属(Margarya)的物种,为“种花家”特有属,仅分布于云南省的几个湖泊里,可以长到7-8厘米大小,壳上具有很多棱和棘状凸起,有点像海螺。

而大家平时所说的“螺蛳”是俗称,跟此次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螺蛳是两回事。

餐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田螺,一般来自田螺科的两个属:

一是石田螺属(Sinotaia),最常见的是石田螺(S.quadrata),即通常称为“螺蛳”的那一种,个头不大,壳表面有环棱。

二是圆田螺属(Cipangopaludina),也称田螺,个头能长到乒乓球那么大,甚至更大,壳面光滑。最常见的是中国圆田螺(C.chinensis)和中华圆田螺(C.cathayensis)。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清楚了,大家平时吃的“螺蛳”并不是那种即将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螺蛳”。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吃不到美味的嗦螺了。

传统医学记载,螺蛳味甘、咸、无毒,有清热、利湿、退黄、消肿、养肝等作用。据说,螺蛳具有美食、药膳双重功能。

《本草汇言》:螺蛳,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见效甚速。

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千万不可染指,否则就会触犯刑法,招来牢狱之灾。非法捕捉、买卖一只以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即构成犯罪。也就是说,以后只要非捞捕了一只东北田螺或者螺蛳就会坐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美丽图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