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螺丝 >> 螺丝优势 >> 生蚝外壳丑陋坚硬,破开之后,内里是别样的
随着交通和信息交互的发展,各种食材开始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跨地域穿梭,曾经只有海边人甚至在大洋彼岸才能接触的各种生猛海鲜,如今在内陆的餐桌上,也不难见到。所以,提起生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只是可能叫法不同,北方的海蛎子,南方的蚵仔,其实都是它。
但是,不同的地区,对于生蚝的烹饪方式却有很大不同,破开丑陋坚硬的外壳,在不同厨师的妙手中,不变的是蚝肉的滑嫩多汁和柔软鲜甜,而独特烹调手法带出来的独特口感和滋味,又各有千秋,妙不可言。
没有什么吃法比直接生吃更能体现生蚝的多汁和滑嫩了,浇上调制好的油醋汁,或者只是滴几滴柠檬汁去腥,把生蚝壳的圆头对准嘴巴,呼口气之后,贴住鲜嫩的耗肉一口吸进嘴里,滑软鲜甜瞬间填满口腔,每个毛孔都被熨帖,十分满足。
每年7月,英国的各个海岸小镇的居民们都会举办生蚝节,是人们对又到了生蚝开挖季节的庆祝,也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蚝的喜爱。届时,不仅会有当地的生蚝亮相,不同洋流中口味偏鲜、偏甜的,口感偏脆爽的、偏肥嫩的,各地代表都会齐聚这里,刺身这种原汁原味的吃法是最适合让各地选手一较高下的。
幸运的是,我们国家本土就有很多地方出产的生蚝适合做刺身,北有辽宁大连的大生蚝,因为水凉的缘故,生长缓慢,但是个头超大,肉质紧实,吃起来不仅鲜嫩,还有脆脆的口感。不过这里的生蚝虽然好吃,产量却很低,一般在本地就被消化完了,外地人如果想吃,就只能在生蚝产出的季节去大连碰碰运气啦。
威海乳山的生蚝因为营养丰富,口感甘甜的品质闻名全国,无论是各大高端日料店,还是逢年过节送礼的各种宣传册上,都不难见到。在威海,生蚝又叫“海蛎子”,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城市,生蚝更是从多年前家里生活还相对困难的时候就走上人们的餐桌了。
父母那一辈还小的时候,就会经常在退潮的时候结伴赶海,拿着锤子、螺丝刀和小桶到礁石上敲海蛎子。这种方式所得的海蛎子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带壳丑陋的状态,有经验的孩子把螺丝刀插到缝隙中,用小锤沿着边沿敲一圈,可以直接把蛎子撬开,取出肉放进小桶里,把壳留在礁石上,一次退潮就能有不少收获。
在那个食物还匮乏的年代,小半桶海蛎子就可以给全家人补充一次营养,威海这边做海蛎子的方式也比较家常,水煮、清蒸之外,还会和用水焯软的萝卜丝一起包饺子,一个饺子一颗海蛎子,这种在现在听起来有点奢侈的吃法,在当时却是成本较低的一餐美味了。
蛎子和萝卜丝的味道会混合出一种别样的鲜美,也就是长辈们口中的“对味”,是祖先给沿海人留下的饮食智慧。除此之外,当地还有一个风俗,在婚礼早晨,新郎出门接新娘之前,家里会给接亲的人门准备出门宴席,其中必有一道蛎子豆腐汤,取”利子都福“之意,也是流传下来就地取材图好彩头了。
再往南走,广东福建深圳都有大规模的生蚝产地,因为温度适宜,人工养殖的生蚝产量和个头也都不容小觑,口感鲜嫩爽滑,价格还相对便宜,非常适合敞开吃,好好过一把生蚝的瘾。这边的生蚝除了清蒸煮汤之外,还流行炭烤,浇上蒜蓉和小米辣,有的还会在生蚝肉下面垫上粉丝,烤熟之后,耗肉香滑,下面的粉丝也因为浸透了耗汁变得鲜香美味。
说到生蚝,还有一种吃法很值得一提,那就是福建沿海一带的名吃“蚵仔煎”,也就是“海蛎煎”,是用番薯粉、鸡蛋和生蚝一起煎成的饼,大颗的牡蛎除了鲜甜,还增加了鸡蛋和淀粉煎过之后的焦香,适量的葱花和盐不但起到了去腥的效果,激发出来的香气让鸡蛋和牡蛎味道都升华了,一个蚵仔煎的小摊子,香气可以传到很远。
据说,蚵仔煎也是当地人在粮食匮乏的时代想出来果腹应急的特色美食,因为生蚝在当地也是随处可见,可以就地取材的。
如今,我们生活好了很多,生蚝只是餐桌上偶尔想要满足新鲜感的点缀,想在餐桌上见到生蚝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而且大部分的成品都是人工养殖的,肯定没有父辈们当初吃的野生的那么鲜美了,但这些集先辈们智慧的烹饪方式流传了下来,让我们还可以享受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也从不同的鲜甜甘美当中,嗅到父辈们当年那一丝海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