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螺丝 >> 螺丝市场 >> 年会不能停笑着笑着就哭了
《年会不能停!》说出了打工人的哭涩。
作为一部喜剧片,它却用戏谑的方式消解了苦痛,让观众服下裹着糖衣的苦药。
最后选择品尝苦涩后自省,还是沉迷糖衣吐出苦涩,靠观众自己选了。
毕竟,在《黑客帝国》中,墨菲斯也会拿出红蓝两颗药丸,让沉睡着的救世主自己选:醒来还是睡去。
《年会不能停》是好笑的。打工人能够与故事与人物高度共振共情,就凭这一点,说明编剧用了心。豆瓣8分可见该片不错的路人缘。
其实,今年早些时候,日本也出了一部诉说打工人之苦的职场电影《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
年会不能停,循环无法结束,都谈到了时间。在打工人这里,时间成为了一种无尽的消耗。
堪称当下内卷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内卷,因为生产力停滞了,人的精力更多花费到了“斗人”中去,而不是如何“斗事”提高生厂力。
形象一点,内卷就是从他人那里切走已有的蛋糕,而不是大家一起做大蛋糕。
《年会不能停!》的激励事件并非小人物逆袭,胡建林(大鹏饰)阴差阳错被调入总部。而是他被调入总部时,公司计划开展裁员,美其名为优化——裁员(财源)广进。
效率时代下的荒诞现实,是触动导演兼编剧董润年持续创作《年会不能停》的原点。
《年会不能停》中对职场的辛辣讽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建新的一系列作品。《黑炮事件》中开会时,领导背后有一面巨大的指针时钟,而在《年会不能停》中,会议室的背景是一面巨大的LED时钟墙。
时间主宰了一切。人被权力和资本异化,成为了螺丝钉。
《黑炮事件》讲述了赵工程师为寻找象棋中丢失的一枚“黑炮”,发了一封“丢失黑炮找赵”的电报给旅馆,但被怀疑是密文而被调离岗位,由不熟悉工程安装的旅游翻译接任其工作。故事反映出体制内“外行管内行,政治觉悟大过专业程度”的荒诞现实。
《年会不能停!》中,胡建林明明什么都不懂,却凭借运气,或者说是高层之间的内斗,步步高升,成为中高层借机打压异己的手中刀。
《年会不能停!》的喜剧底色无疑是悲剧。
它讲的就是人的异化。
螺丝钉和榔头看似是老钳工在新单位的忆苦思甜,其实现实中,打工人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螺丝钉和榔头。
“自愿加班”“”“办公室政治”“对领导拍马屁”“关系户走后门”“职场黑话”“下班后团建切忌早退”“出问题了,下面背锅,出成绩了,上面抢功”“站对队伍”“当领导的方法之一,是挑起下面人的内讧,推卸责任”。
至于片中名句,颗粒度对齐,不过就是职场上沆瀣一气的高情商表达。
不同于传统行业,生产一颗螺丝,一把榔头,都可以从中得出生产效率和次品率。现代互联网企业,生产力和效率往往都被利润粗暴涵盖。
如何体现生产力,在没有利润的前提下,只能耍嘴皮子。于是大厂开始不说人话。
-什么是后台数据管理?-就是管理后台数据-我是负责优化程序架构的-就是程序架构优化呗?一套空泛又无意义的“大词”又出现了:抓手、下沉、闭环.......
领导更是空话套话的高手: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
面子,是KPI,是业绩,是直线增长的“吹嘘”PPT;
里子,是员工的、无意义加班、是直线下降的精神与体力值。
《年会不能停!》从人的异化到了企业架构的异化。
明明胡建林什么都不是,却像穿着“皇帝新衣”一般,在职场大杀四方。这是结构性异化结下的恶果。
在现实生活中,裁员绝对不是一件喜事,它是悲哀、痛苦和令人恐惧的。但喜剧可以将这件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事物戏谑化地表达出来,去瓦解这种恐惧,解构其中的不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