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螺丝 >> 螺丝前景 >> 高校要开螺蛳粉学院,螺蛳粉怎么走到今天这
5月28日,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每届学生培养规模在人左右。螺蛳粉产业学院将开设7个高水平特色专业,并制定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打造师资团队,建设螺蛳粉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及“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培养一批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据悉,年,网红美食螺蛳粉已为柳州创造产值70亿+。不少网友对新学院表示期待!
那么螺蛳粉为何如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以至于高校开创螺蛳粉学院呢?
螺蛳粉早先并没有桂林米粉出名,而它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是在《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螺蛳粉的热度蹭蹭上涨。但此时的螺蛳粉只是作为广西柳州的特产被人所知晓,还远未达到如今的火爆程度。然而电商的带动然螺蛳粉迅速崛起,碾压人尽皆知的桂林米粉。疫情期间,螺蛳粉更是成为宅家必备美食,“螺蛳粉还不发货”频上热搜。诚然,螺蛳粉已经一跃成为网红美食,成为大众喜爱的产品。
现在,从螺蛳粉原材料的养殖和种植到加工成成品,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单生产工厂就达到了60多家,市面上的螺蛳粉品牌也有三百多个。
与口感细腻的桂林米粉不同,螺蛳粉主打辣、爽、鲜、酸、烫,直白点说就是“重口味”。不过最有特色就是螺蛳粉的气味说到螺蛳粉对于广西人来说,这是一种独特的鲜香味,但对很多外省人来说却是一种奇怪的臭味。螺蛳粉那股浓郁的味道,其实来自腌制酸笋。没有酸笋,螺蛳粉就没了魂。
广西自古盛产竹笋,据《本草纲目》记载,它主治消渴风热,能够排解由于广西湿热的地理环境所导致的胀气,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广西人用竹笋泡制的上等酸水呈现金黄色,散发的酸味醇香而浓厚,多年的酸水还具有祛执止痢的功效。虽然广西各地都擅腌酸,但螺蛳粉中的酸笋当属柳州的一个特产,在当地有人祖辈从事酸笋的腌制,供不应求。
以传统土法腌制的酸笋,至少要20天才能腌好;笋要选“个大肉靓”的大头甜笋,水则是天然无污染的山泉水,并且一定要用大瓦缸腌制,才能保证酸笋的风味。这种令广西人如痴如醉的味道在从未品尝过的外地人闻来,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销魂“臭味”,但只要入口,就如湖南臭豆腐一样,令人叹服。可以说,螺蛳粉可以没有螺蛳,但是万万不能没有酸笋。
而食臭又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味觉记忆所以,与其说螺蛳粉让人欲罢不能,不如说酸笋的“臭味”让人欲罢不能。
螺蛳粉的辣也是让人上瘾的原因之一。辣能带给人快感,刺激人的味蕾,一筷子通气,两筷子发汗,三筷子下肚整个人就通透了。
此外,螺蛳粉便宜,轻巧,但又内容丰富,它就像兼容性极强的软件,但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个性。任何素的、荤的食材经过螺蛳粉汤汁和辣椒油的洗礼后让人吃起来都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如此看来,网红美食螺蛳粉怎么不令人欲罢不能!
感受了螺蛳粉魅力之后,你是不是在想螺蛳粉究竟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柳州螺蛳粉的由来传说一:柳宗元的救命粉
螺蛳粉起源于唐代,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官来到广西柳州任刺,由于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身体欠缺,医生不知所措。时任府中大厨师的周万福也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到柳江边洗菜时随手捡回几个螺丝,刚精心制作好一碗螺蛳粉,柳宗元非常喜欢。从而柳州的螺蛳粉历时千年,旺销不衰,成为歌仙刘三姐故乡的传统美味小吃。
柳州螺蛳粉的由来传说二:谷埠有夜市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电影院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电影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这就是柳州螺蛳粉的由来传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