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
308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07/4304160.html

1月17日一大早,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晓店加油站就被一群人给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问东问西,站长马青忙的不亦乐乎。

这60多个“现场寻宝人”,是江苏石油各地市公司的零售条线负责人,他们开现场会的同时取“驻站改革经”。

“晓店加油站是一座苏北小站,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成为江苏石油年首场零售现场会的首选站?”

原来晓店加油站是最早进行驻站改革的油站之一,马青也是第一批实施驻站式管理的站长。改制前,员工收入低、工作缺乏积极性、管理薄弱。改革后,马青采取一人委托、老公夜间陪同驻站,员工白天上班的“1+1+1”模式管理该站。六个人的小站变成两人,营业时间延长至24小时。人员虽然减少了,但是月轻油销量增长了近80吨,站长月收入提高%,员工月收入提高%。

谈到改革后的感受时,马青把她如何消除员工思想包袱、算好减人增收账、齐心协力建好“小家”的过程描述成“一场美妙的体验”。

1

消除思想包袱是关键

实行驻站式管理之初,人员问题成了马青遇到的首要问题。

“1+1+1”模式,对于管理一座年零售量吨的小站,按理说唯一的员工工作量不大,应该有人踊跃报名。可好几天,一点动静都没有。马青在和员工交谈后得知:原来晓店站有六名员工,现在两个人要干六个人的活,大家都怕吃不消,十分犹豫。

“加入,才有机会知道其中的美妙。”马青告诉员工不要犹豫,在她的劝说下,陆萍成为她的追随者,成为晓店站“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起初陆萍思想上有包袱,怕量少活多工资低,甚至还一度产生辞职的想法。马青一边与她交谈沟通,一边用自身行动积极引导。虽然马青是站长,但更是姐姐;两人不像同事,更像是家人,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油站各项工作逐步迈上新台阶。到了发工资的日子,陆萍一下子拿到了七千多元,这是她上班以来拿得最多的一次。手里攥着实实在在的钱,思想包袱一下子就没了。顾客来时,上前热情服务;白天工作结束后就忙着打扫场地、擦拭商品。“似乎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根本停不下来”陆萍说,马青改变了她的工作和精神状态。

尝到小站改革甜头的马青和陆萍,成为其他参与改革人员的“引路灯”。

2

人减量加收入涨

人减下来后,不努力拓市,销量不会增,收入就不会涨。在驻站前,马青就算过一笔账。附近的加油站有两三家,来站加油的顾客大多是固定的。要想增量,留住老客户的同时,要多开拓新客户。

马青托管下油站后,大胆改变经营模式。一方面,结合油站靠近宿迁三台山景区、多所驾校聚集的地理位置,自费准备了鸥露纸、易捷水、毛巾等小商品送给前来加油的驾校教练、旅游车辆司机,把油站打造的充满人情味,将过路客发展为定点客户。另一方面坚持24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7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