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

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传承科学家精

发布时间:2024/1/20 18:33:0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传承以葛庭燧院士为代表的老科学家精神,以极限特性材料攻关为使命,听从党的召唤,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合肥科学岛上,有一支由11名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这支突击队以我国著名金属物理学家葛庭燧院士之名命名,对标葛庭燧院士先进事迹,传承践行老科学家精神,始终以我国航天、核能、战略产业等领域对关键材料的重大需求为己任,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03:00

  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

  刘瑞

  “如果把人造‘小太阳’比作一个熔炉,那么我研究的就是它的炉膛。”突击队队长刘瑞是一名“85后”科研工作者,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刘瑞告诉记者,这种材料不仅可以用在大科学装置中,在生活中其实也常能见到。“最常见的就是白炽灯的钨丝,它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材料,而我们的研究可以理解为是研发能承受极限高温和强辐照的更高等级的这种材料。”

  “葛庭燧院士是固体物理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我所在的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部的创始人,他‘大爱、大智、大勇’的科学家精神,是我们科研人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刘瑞表示,当年67岁高龄的葛庭燧院士来到当时条件还很艰苦的合肥董铺岛,从零开始,摸爬滚打创建了固体物理研究所。“葛先生的这种奉献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在攻关科研难题时,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啃硬骨头。”

  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

  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

  据了解,刘瑞所在团队研究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是核聚变能开发面临的最关键难题之一,可以说是一直在做极限挑战,每当科研攻关到了关键时刻,团队成员们经常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深夜,周末加班更是常态,但从没有谁提过苦、喊过累。正因为这份刻苦和执着,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前列。

  刘晓迪

  “极限挑战”并非是男生的专利,在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中,女博士刘晓迪所研究的是被称为“高压物理学圣杯”的金属氢,这是一个国际前沿性课题。“我所进行的是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主要的课题是超高压下氢的研究,目标就是利用超高压技术把原本分子态的氢气转换为原子态的金属氢,金属氢具有室温超导,超流基态等优异的性质。”刘晓迪快人快语,她拿出一个不起眼的小装置告诉记者,利用这个装置让两个金刚石对压,可以产生几百万大气压的压力,最高可以超过地心的压力。

  处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氢元素,在通常情况下,是以气体形式存在。然而,当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后,它不仅会发生形态变化,还可能会出现结构改变,形成新的原子金属态,呈现出复杂的高压相图。所谓超高压低温氢实验,即在超高压(超过GPa,超万标准大气压)以及低温(4K,零下.15℃)下进行纯氢、氘及其混合物的实验。

  此类实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并且成本很高。因此,每次实验前,刘晓迪都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样品要反复准备很多次,实验步骤要在心里反复默练好几遍,实验的时候还要对着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检查,因为实验中一个螺丝钉的位置、松紧等细节可能会决定整个实验的成败。每次实验不仅是脑力的大爆发,更是心理上的挑战。

  “我们的实验比较特殊,通常一次实验测量都要不间断的进行十几至几十个小时,所以熬夜加班连轴转是常态。”刘晓迪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和同事们将继续致力于推进超高压平台的建设。“争取打造国际一流的超高压平台,进行国际前沿课题研究,不负中科院之名。”

  史子木

  在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中,不仅有“猛攻”前沿科学的“勇士”,更有力克“卡脖子”技术的“悍将”。“如果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受制于人,作为科研工作者是非常难受的。”突击队成员史子木告诉记者,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探测器无法使用降落伞,这种情况下怎样实现“软着陆”是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研究的高强吸能钢,它像橡皮筋一样可以拉伸,同时也具有钢材的强度,用它来做成起落支架,就可以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据悉,这种材料被用在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上,这种材料也被命名为“嫦娥钢”。“在嫦娥四号上,缓冲着陆部件完全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嫦娥钢’,这也是对我们研究成果的肯定。”目前,团队正致力于将嫦娥钢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该材料在桥梁防护和铁道交通领域已经有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材料科学以前是一个冷门专业,被称为‘天坑’,但是随着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材料专业也将迎来重新翻牌的机会,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史子木说。

  宫艺

  “我国的电子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市场很大的份额都在国内,但是我们对上游的基础材料供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突击队成员宫艺所在团队就在战略性电子材料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据悉,随着电子器件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但功能却越来越强,这就会对电子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手机容易发热。“我们通过在电子封装材料做设计,开发出高导热的基板材料,让热量尽快散发出来,这就是我们成果之一。”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微球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宫艺及其团队将致力于实现该材料的国产商业化。宫艺表示,不管是做基础科研,还是做国产化材料替代,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最重要的内核就是坚定信念,尤其是要传承以葛庭燧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希望我们年轻人,做事业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从国家需求和单位发展的层面来考虑问题,在科研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自己所在的团队来共同面对。”

  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

  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

  突破极限,攻克难关。在合肥科学岛上,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披星戴月。“我们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要把自身的爱好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到一起,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工程或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接受采访时,队长刘瑞说。(记者张毅璞程昊符秀云海报设计戴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2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