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螺丝 >> 螺丝资源 >> 温州人在巴黎螺丝壳里做道场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邻大海,背靠山陵,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温州人要想活、要想富,就得走出去,敢闯敢拼,同全世界做生意。温州商人枝枝蔓蔓、遍布天下,其中有一支在巴黎。
跨度二十年深入研究
面对巴黎温州人的社会考察,是王春光长期以来的课题。王春光祖籍浙江温州,目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社会学、社会流动、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移民社会融合等。王春光早年就以温州老乡的身份成功打入巴黎温州人的圈子,并一起生活了4个多月。根据实证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他于年出版了《巴黎的温州人:一个移民群体的跨社会建构运动》一书。他对这一主题的学术兴趣一直都没有减弱,持续发酵,近期再度撰写了相关论著——《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
经研究发现,与过去相比,巴黎温州人群体不论是在产业形态、居住位置还是在组织形态、交往方式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集中体现在他们的行动空间与过去有了显著的差异。本书从空间重构的视角深入刻画了巴黎温州人在中法之间、在群体内部的社会地位空间格局,以及这种格局对他们的社会融合具有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巴黎的温州人究竟有什么价值?或者说,想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呢?
在巴黎,生活着约10万温州人法国是欧陆移民大国。早在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工业革命时期,就有一拨又一拨劳工从北非、阿拉伯、远东等地区纷纷涌入法国。这百余年的法国移民史,中国人占了一席之地,但绝非主干。根据王春光在年9月对法国移民官员的访谈得知,尽管非法移民的数量没有准确数字,但大致来说,中国移民的总人数在法国大约排第七八位。移民总人数最多的是北非移民,大概占移民总数的47%。法国现有移民约万人,相当于整个法国人口的8%。一旦移民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
随着对法国移民现象的深入了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移民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建构出来的。王春光说,流入地社会对于移民议论最多的是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如文化不融合、就业竞争、国家和社会安全问题、福利负担等等)。移民的“问题”困境是多样的,可以归类为经济困境、社会包容困境、文化理解和接纳困境、政治参与困境。不过,对于身处巴黎的温州人来说,赚钱是第一需要,摆脱经济困境要远远放在其他需求之前,解决其他方面的社会融合问题也往往是为了达到经济目的。换句话说,温州人在经济上如何实现变化、突围是本书的重点。
温州人凭什么站稳了脚跟
在年,温州就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当年底,发展出了乐清柳市五金电器市场、苍南钱库综合商品批发市场等十余个国内第一批专业市场。年春,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温州考察之后于《瞭望》杂志上撰文称之为“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王春光说,“温州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市场”,要靠“做”市场来开拓一条道路。那么,在国外陌生的环境中,温州人是如何建构自己的市场和产业,以怎样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呢?“温州人在巴黎‘做’市场和产业的经历,足以彰显出他们的一些行为和生活逻辑,为我们找到一些相关的答案。”王春光说。
王春光把温州人“做”市场的方式概括为“附着型成长”,指他们依托于当地社会的一些条件而建立自己独立的市场。裘花夫妻是王春光选择的一个典型样本。裘花是中国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第一届女大学生,然而她在大学读了两年半之后就决定放弃学业,赴法与爱人一起在异乡打拼。当时,裘花丈夫经由过继给伯父的方式申请到了法国居留的资格。起初两口子过的很艰难,衣食无着、起早摸黑,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巴黎街头的新温州超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进入法国的温州人,要想在巴黎立住脚,通常会借助于“三把刀”(即皮衣、箱包和厨师)。皮衣和箱包主要是中低档产品,是犹太商人和巴黎时装界因利润不高而选择退出的领域。温州人一向擅长“螺丝壳里做道场”(浙东南俚语,指小格局里做出大场面)。温州商企最初的创业不动声色,但它们的触角很快便会伸向各个角落。裘花夫妻一开始办了一家小型皮包加工厂,后来在巴黎3区庙街一带开店。庙街因为温州商人的聚集而形成了流动的产业区,许多东欧和非洲商人慕名来此批发。裘花发现直接向港台或大陆进口要比自己生产成本更低,于是夫妻俩便搞起了专业的外贸生意,如今他们主要向义乌进货。与裘花夫妻经历相似的温州商人有很多,小小的庙街已装不下,他们就联合起来在93区的奥贝维耶勒的商贸市场建起了大规模的“温州城”。
王春光说,从街区经济到商城经济,是巴黎温州人经济的一大飞跃。巴黎温州人从过去的制造加工阶段进入到全面商贸阶段。奥贝维耶勒商城扩大了巴黎温州人经济活动的空间,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更多巴黎以外的顾客。巴黎温州人的“小生意”因此被置于中欧贸易的“大环境”里,成就了书中提及的各种各样的商业成功案例。
书中还强调了中欧贸易的意义。其他族群的移民同样也有借助于祖籍国开展商贸的,但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条件、发展速度赶得上中国,也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那么大的制造业、商品量和巨大的市场。根据本书提供的数据显示:-年,中欧双边贸易从年的亿美元上升到年的亿美元,中国对欧出口从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中欧进口从亿美元提高到了亿美元。在这10年里,欧盟一直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一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样好的贸易机会和条件,当然让巴黎的温州商人获益匪浅,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就只能望而兴叹了。
除了祖籍国这个“大靠山”之外,巴黎温州人具备的另一种优势就是族群竞合力。华侨习惯于抱团,建立各种互助组织,强大的关系网同时成为生存与发展的手段。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的伦理在海外华人群体中非常盛行。譬如,裘花夫妻最初就是在大伯的帮助下出去的。他们在巴黎站稳脚跟之后,裘花的兄弟姐妹也在巴黎和其他地方做起了相关生意,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熟人圈为主的生意网,进一步支撑着她的生意。巴黎温州人依赖于家庭、亲戚、同乡的帮助,以同族、同乡、同业的连带组织为中心,以诚信忠义为准绳,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家人带动一村人,一环套一环,这个“网”就越来越大,往外扩散。“这种辐射式的经济网状扩散结构不仅对温州商人有利,对巴黎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样也有好处。不要觉得移民带来的都是负面因素,以为移民抢了当地人的工作,巴黎的温州人在很大程度上复兴了法国的中低档服装和箱包业,为法国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巴黎温州人的经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温州商人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随着全球化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这种抢先一步的优势将不断缩小。近几年,“温州模式”的速度和能量有所减缓。熟人伦理固然带来了连环效应,但在现代商业的很多情境里依然根据远近亲疏的原则谈生意打交道是否还合适呢?从业的技术门槛低,不良竞争与内耗就会增多,怎样才能尽量避免?互联网连通世界,电商营销迅猛增长,传统外贸该怎样面对挑战?巴黎的温州人大多属于家庭团聚移民、非正规移民和经营移民,他们最初的、最重要的追求是改善经济生活条件,尽管温州移民可能比其他族群多一些优势,但同样避免不了文化融合的问题。那么,在保存“根文化”的同时如何塑造群体的共同身份,减弱主流社会的排斥力度,构筑起更加安全、更有保障也更有发展机会的移民空间呢?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深入思考与解决。(责任编辑: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