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螺丝 >> 螺丝资源 >> 奋斗者正青春陈玮一颗永远闪光的螺丝
走近“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陈玮:
一颗永远闪光的螺丝钉
“小玮,抽空帮我看看设计图!”“陈工,刚做的零件变形了,怎么办?”每天早上8点,陈玮的脚步就穿梭在办公室和车间里。在航空工业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事业部,陈玮虽然年轻,行事却像一个老师傅,深得大家信任。
10年来,陈玮扎根生产一线,架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靠着脚踏实地的作风、追求卓越的态度、永不止步的干劲儿,他屡次在省市级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奖,完成30多项技术攻关,带动周围一批人成为技术能手。甘当一枚小小的“螺丝钉”,陈玮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青春。
执着勤勉,成长为动脑又动手的全能“选手”“全能小玮”“高级技师、工程师”“新时代精通工艺与加工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年纪轻轻,陈玮已收获不少头衔。这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陈玮成了一名工艺员。他的日常工作,是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和样品,把零件生产的全过程分解成详细的工序图,交给各个环节的工人加工制作。直观地说,陈玮负责“动脑”,工人负责“动手”。然而,刚开始,工人们常反映他画的工序图不好做,不是尺寸有问题,就是有些加工细节没说清楚。
面对质疑,陈玮不争辩、不抱怨,下定决心弄懂一线操作,消除和工人之间的“鸿沟”。他白天埋头车间看工人操作机床,记录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晚上回家加班加点复习总结,有啥不懂的,就趁工人操作间隙赶紧讨教。慢慢地,他知道了零件生产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画图时不再全凭想象,收到的“投诉”也越来越少。
“光靠看不行,还得亲自上手干。”虽然工作步入正轨,但陈玮不满足于现状,一直追求上进。恰巧,第三届苏州市技能状元大赛报名的消息传到了办公室,陈玮一下动了心。然而,对工艺员来说,本职工作已经饱满,参赛意味着要付出更多业余时间,并从零开始学习机床系统和操作,大家都望而却步。但陈玮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毅然走出“舒适区”,陈玮开始上手学。备赛期间,他天不亮就出门,深夜才回家,干完本职工作就一头扎进车间练习。机床系统不会用,他便追着工人问。工人们会操作,有时却很难解释为何要这样做。为了加深理解,他又买来二十几本专业书,理论、操作一起“啃”。由于全靠自己摸索,他手上到处是被铣刀划的伤口,晚上回家还要用针将扎在手里的铁屑挑出来,第二天继续带伤画图和练习。
努力没有被辜负,陈玮从三十几名职业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小玮就能和专业操作员一起竞赛拿奖,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同事们刮目相看。
熟悉了操作,陈玮“如虎添翼”,处理生产一线的问题更加得心应手。发现部分生产作业操作难、效率低,陈玮把目光转向了提高生产效率。系统梳理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分析公司产品实际情况,他一步一步分解生产步骤,寻找最精简的操作方法,将一些复杂操作简单化,形成了“公司级”先进工作法。
“动脑动手两不误,陈玮是我们生产部门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数控编程、机床操作……如今,陈玮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成了机械加工工艺和数控铣操作领域的佼佼者。
勇于攀登,向技术难题发起冲锋在公司,生产和研发是两条路子,工艺员主要侧重于服务生产,大家搞研发的积极性不高。但陈玮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断自我加压,向研发发起挑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有一阵子,工人们三天两头反映航空整流罩类零件容易变形、合格率低、报废率高。起初,陈玮不明白,这零件做了几十年,为啥突然出现这么多问题。了解后才知道,这些问题存在已久,但一直没能系统性地解决。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陈玮迎难而上,决心把问题彻底解决,免除后患。那段时间,陈玮全“泡”在了车间里。他耳旁环绕着的是机器的轰鸣声,衣服上全是冷却液的味儿。他从第一道工序看起,收集每一个环节工人反映的问题,再综合起来分析。原来,这类零件对尺寸精度要求很高,但其本身很薄,轻轻一捏就会变形。
没有参考、找不到现成资料,他就到处搜索、把相关专业书翻了个遍,再根据上学时学过的知识反推;找不到受力点,他就把白纸裁洞套到零件上,反复试验。那段时间,陈玮零件不离手,随时随地观察零件状态。
创新难免会遭遇失败、不断试错,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忘不了,必须想办法解决。”实在没思路,他就暂时把零件放下,画会儿图、去车间逛逛,心静后再继续研究、试验。苦心人天不负,3个月后,陈玮成功破解难题。
“再也不用干那么难干的活儿了!”问题解决了,最高兴的莫过于一线工人们。如今,航空整流罩类零件加工工序由6道缩减至1道,单件加工时间由分钟缩短至20分钟,合格率由43%提高到%,每年节省费用10余万元。
成功的喜悦就像一剂“强心针”,给了陈玮信心和希望。自此,他创新攻关的脚步再未停歇。他研制的毛刺去除器,不仅能保持零件锐边不受损,还将单边去除时间由2分钟缩短至3秒;他历时1年多,设计制造铠装热电偶电缆露芯装置,将综合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每年节省成本近50万元;针对不锈钢滚花不清晰、效率低等问题,他设计专用滚刀,提高不锈钢网纹质量与加工效率35%以上……
“陈玮认真负责、查根究底,干事始终保质保量、有始有终。”同事陈雨见证了陈玮的成长。由于在技术创新、现场效率提升、难加工零件工艺攻关等多个领域成绩突出,陈玮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永不止步,持续在生产一线发光发热“要想不掉队,就得一直学习。”尽管荣誉加身,陈玮依然不骄不躁、不懈怠地奔跑在学习路上,在生产一线释放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影响和带动周围人。
陈玮的办公桌上,家里的客厅、书房和卧室里,随处可见各类专业书籍。由于表现出色,他分管的产品型号增至多个,每个型号下面又分多种零件,但不管工作多忙,他总能挤出时间看书。
熟悉陈玮的人都说,小伙子乐观努力,好像没啥能难倒他。平日里,哪个岗位缺人手,他立刻就能顶上。大家有啥拿不准的问题,都愿意找他商量,工艺员和工人们意见不统一,也会让他来“评评理”。
技能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大家各执己见,陈玮带头把方案都试一遍,用事实说话;同事小葛写创新材料没思路,陈玮帮忙归纳提炼、突出创新点;工人小居的成人本科毕业论文不知道咋写,陈玮用曾学过的机械加工知识,一句一句指导……“不管问什么,陈玮总会给个交代。遇上不知道的,他一定会先去弄明白。”在生产一线待了18年的操作员、苏州市劳动模范周德华笑着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借助技能工作室和精益讲堂等平台,陈玮将所学理论、工作经验、竞赛心得等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交流,带领技能工作室一起攻坚克难。仅两年时间,工作室就获得专利8项。
“车间不少年轻工人都开始自考本科和考证,大家也想跟陈玮一样既能编程,又能操机!”看着身边一天天的变化,周德华欣喜极了。如今,工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都发生了质的转变。过去,部门组织技能比赛,要领导不停动员,大家才会参加;现在,工人们不仅积极报名,下班后还主动留下练习操作,“比学赶超”氛围越来越浓。
在师傅张杜江的眼里,“沉得下心,一点一点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正是陈玮走向成功的法宝,“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能成长成才、展现风采。”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陈玮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编辑:刘雅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